番茄原產南美洲,在我國南北方廣泛栽培,果實營養豐富,具特殊風味。隨著大眾對健康的持續關注,番茄作為水果食用越來越普遍。但冬季番茄在大棚種植過程果期容易遇到較多問題,嚴重影響果品的產質。以下為冬季大棚番茄果期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,供大家一起學習參考。
一、膨果較慢
原因分析:果實不膨大,根本原因還是營養不足。
1.無機營養供應不足,用肥不合理、溫度過低或過高、水分供應不及時等,都可能會造成植株無機營養吸收困難,造成彭果慢。
2.夜溫越高,呼吸作用越強,需要消耗的有機營養越多,導致有機營養匱乏。
3.植株徒長,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不協調,引起養分分配不均,抑制了果實的正常生長。
4.管理過程中留果貪多。
5.蘸花和噴花方法不當,蘸花過早容易出現僵果,也是影響果實膨大的原因之一。
解決辦法:
1.對膨果盛期的番茄適當追肥,在施肥上側重磷肥、鉀肥,少用氮肥。
2.應盡量控制夜溫,可通過噴水、減少大棚內儲熱等方法降低夜溫,加大晝夜溫差,促進植株有機營養積累。連續處理7~10天左右,還有利于植株的生殖生長;
3.葉面噴施硼、鈣等中微量元素,控制徒長。有機種植可以使用天然來源的碳酸鈣鎂、窯灰等。
4.在管理過程中控制果實質量,勿貪多。第一穗果一般不應超過3個果,否則會影響上部果實膨果以及整個植株的長勢。如果植株長勢較弱,也可以將第一穗花摘除,先培苗壯棵。
二、畸形果
原因分析:
1.生長期時長期在低溫、多氮肥、多水分等條件下,一般易形成多心室畸形果;
2.幼苗期(2~8葉花芽分化期)溫度較長期低于12℃或高于35℃將導致花芽分化不良,也會產生畸形果;
3.在較高溫度(溫度高于34℃)或溫度忽高忽低的情況下,如施用植物激素不當,也易導致畸形果。
解決辦法:
1.選用抗畸形品種。
2.培苗壯顆,冬季或早春育苗,二葉一心分苗后花芽分化期遇到低溫、多肥等條件下,特別注意苗期保溫工作使夜溫不低于12℃,否則極易導致果實頂裂畸形現象,。
3.常規種植中則需要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。
三、不坐果
原因分析:
1.溫度過高會導致的花芽分化不良。如果一穗花在花芽分化期間棚內溫度超過35℃,就會導致花芽分化不良或停滯,進而導致后期這一穗果坐果率低、難坐果。同時,溫度過高,授粉受精不良,也會引起坐不住果或產生大量畸形果。
2.盲目增加肥水。一次性澆水過大、氮肥使用過多等,都可能造成植株營養生長過旺而生殖生長不足,加劇坐不住果現象。
3.土壤缺硼或高溫抑制了番茄對硼的吸收,花芽分化期缺硼也會嚴重影響坐果。
解決辦法:
1.從苗期開始就要注重溫度問題,避免出現溫度過高或過低的情況,以免造成花芽分化不良,影響后期的開花坐果。
2.常規生產中可以葉面噴施750倍的助壯素加30毫克/公斤的萘乙酸進行控制,促進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。
3.在開花坐果前,用600倍的硼砂進行葉面噴施補充硼肥(有機中可使用天然來源的硼砂,如博明硼),提高蔬菜的坐果率。
四、落果
原因分析:
1.早春棚內氣溫偏低,尤其是花期夜溫低于15℃時,所開的花所結的果常出現落果現象。
2.植株長勢過旺或過弱。
3.花期或結果期遇到干旱缺水或供肥不足,也交容易形成離層而出現落果的現象。
4.藥劑使用不當,出現藥害,也易導致番茄落果較重。
解決辦法:
1.調節棚內氣溫,中午放風,夜間閉棚,保持白天25℃~28℃,夜間15℃~18℃。
2.培苗壯顆,調節植株各個器官協調生長。
3.花期或結果期保持均衡的水肥供應。根據土壤墑情及時澆水,澆水施行小水勤澆、膜下暗灌的方式。
4.在花期和結果期等敏感期噴藥需要特別注意,不管常規種植中還是有機種植可以先試驗,再施藥,盡量降低使用濃度。
5.若在上述管理操作的基礎上,仍出現較多的落果現象,也可以使用;ū9镔|,如常規種植中可用30毫克/公斤濃度的ɑ-萘乙酸鈉噴灑果實,用于緩解落果問題。
6.有機種植中可以使用如氨基寡糖素、復植星、綠藻鎂等(具體產品介紹見本公眾號》植保管理》投入品)。
五、著色不良
原因分析:
造成小番茄著色不良的原因有較多,其中溫度和光照是首要原因。番茄果實著色過程是葉綠素分解和番茄紅素、類胡蘿卜素形成的過程,研究表明當溫度高于30℃或低于15℃,都會影響番茄紅素的形成;而光照過強也會抑制番茄紅素的生產,果實表現為著色不良。另外,氮肥過多、鉀肥不足也是造成目前小番茄著色不良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解決辦法:
1.合理施肥,增施有機肥,在結果初期沖施鉀肥,必要時噴灑含硼的復合肥,有利于番茄的增產增收。
2.及時澆水,可以用膜下暗灌,澆水時應注意要小水勤澆,不可大水漫灌,注意在早晨澆,不要在中午或午后溫度高時澆,以免根系受傷,抑制根系對鉀肥的吸收。
3.調控適溫,果實成熟期,要注意增光提溫,白天溫度應該控制在25℃~30℃之間,夜間15℃左右,不可低于13℃;若遇低溫,弱光照天氣,要加強保溫,增強光照。
4.果實進入轉色期時,要摘除病葉、植株下部的老葉黃葉以及轉色果穗周圍遮光的幾片葉,增加光照,促進番茄均勻轉色。
大棚番茄“青皮”“黃皮”現象非常嚴重,這種果實因口感差、外觀不太美觀,嚴重影響了農戶的經濟效益。番茄的青皮果是筋腐果的一種,也有一些果實表皮呈微黃色,稱之為“黃皮”。
原因分析:
1.施肥不平衡,過量施用氮肥,鉀相對過少是造成番茄青皮果的主要原因。尤其是果實進入轉色期,植株體內的氮素營養水平過高影響茄紅素的形成,果實轉色不均勻,形成黃皮果。
2.品種特性,從遺傳角度講,凡是耐貯運的品種,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,而國內不耐貯運的品種,極少出現青皮果。
3.溫度因素,番茄果變紅是因為果實進入轉色期時能產生茄紅素,產生茄紅素的適宜溫度是15℃~30℃,低于15℃,高于30℃,茄紅素的形成受到抑制。若果實在低于8℃環境下經過一段時間,果實會永不轉色。若晝夜溫差超過15℃,較易大量產生青皮果。
4.光照因素。光照能促進茄紅素的產生,在低溫階段尤為重要,因此,果實接受光照不足的部位易產生青皮果現象。
解決辦法:
番茄出現青皮果后較難恢復,主要在于前期預防。
1.控制氮肥,增加鉀肥的施用量,是防止西紅柿青皮果的最重要的措施。
2.選擇優良品種。
3.嚴格控制溫度。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5℃~30℃,夜溫保持在14℃~16℃,晝夜溫差不要超過15℃。
4.果實進入轉色期時,摘除病葉、植株下部的老葉黃葉以及轉色果穗周圍遮光的幾片葉,增加光照,可減少青皮果的發生。
七、空洞果
原因分析:
花芽發育過程中,由于日照過弱、棚溫過低、果實中后期營養不足、激素使用不當等成為空洞果。心室數目少的品種易發生空洞果,心室數目多的不易發生空洞果。
解決方法:
1.選心室數目多的品種,如綠亨101金粉、新102粉皇、紅江南、106鐵帥、粉王金樽-綠亨108等。
2.創造光照條件,提高棚溫,正常天氣白天20℃~27℃,夜溫14℃~17℃,避免12℃以下低溫持續出現,連陰天氣棚溫白天不低于18℃,夜間不低于8℃,白天接受光照和散光照不短于6小時。
3.常規種植中正確使用植物激素,受粉后噴施10~15毫克/升的防落素或30~40毫克/升坐果靈或噴1500~2500倍液保豐靈、10~15毫克/升2,4-D稀釋液涂抹花柄處,可收到防落花落果和促進幼果膨大之效。
4.肥水充足,增施有機肥,多補鉀肥和鈣肥。
八、臍腐病
又稱頂腐病、蒂腐病、黑膏藥病,只發生在果實上,幼果成果都發生。
原因分析:
一般認為是由于水分供應失調和土壤缺鈣所致。
解決辦法:
1.增施有機肥、偏施鉀、鈣肥。有機種植中可以使用一些天然來源的含鉀、鈣物資。
2.勤澆水并均勻供水。
總結:番茄果期問題,主要來自天氣氣候,肥水管理、病蟲害等原因引起,解決辦法主要通過肥水管理進行調節,提升作物健康抗性,在有機種植生產中更需要注意肥料使用,使用天然來源或經過有機評估的培肥物質。詳見往期文案《有機農業土肥管理要求》。
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于“大棚番茄果期問題及解決方案”相關內容資訊。
歡迎撥打我們的免費熱線:17752599117,或點擊在線咨詢匯恩生物公司客服。